取笑的对象

杨笠的节目究竟好在哪里?

去年跟风看了第三季《脱口秀大会》,所有的表演中,个人最喜欢的正是杨笠谈到「为什么他看起来那么普通,却那么自信?」这段节目。当时一笑而过,没想到后来这段节目会被扣上「宣扬仇恨」「制造性别对立」的帽子,炒得沸沸扬扬。

这两天,在最新一期的《经济学人》中又读到一篇讨论杨笠以及中国女性脱口秀演员的文章,观点无甚新意,但却让我自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杨笠的节目究竟好在哪里?

在任何喜剧中,取笑某个人都是一种经典的搞笑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取笑任何人都会有喜剧效果。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有一个喜剧演员在舞台上嘲笑一个因为战争或饥荒而死去的婴儿,哪怕所有人都知道你在表演,估计也没人能笑得出来——恐怕这个演员的演艺生涯也要就此结束了。

也就是说,喜剧演员在选择「嘲笑某个人」这种主题时,一定要慎重选择取笑对象。比如,自嘲就是一个比较保险的做法——你嘲笑自己,没有人会觉得受到冒犯,如果你听过杨笠其他的一些节目,你会发现她其实也是自嘲高手。

另外一种(在西方?)公认比较保险的做法是「弱者嘲笑强者」,因为理论上地位相对高的人,或者相对自信的人,不太应该在意这种取笑,尤其是明明知道这种取笑是为了娱乐效果。如果你曾经注意过百事可乐的广告,你会发现他们有很多广告主题都是讽刺可口可乐的,但可口可乐却很少有讽刺百事可乐的广告,原因是大部分时间里可口可乐的市场份额都要大于甚至远远大于百事可乐——弱者嘲笑强者能够被人接受。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在很多西方国家,总统或高级政客都是拿来取笑的对象。

考虑到在中国政治话题比较敏感,很多喜剧演员会主动避开。就算偶尔讲了嘲讽政客的段子,在重重审查之下,恐怕也很难在网络上传播。那么还有那些话题可以谈呢?性别是个很好的话题。除了赤裸裸地谈性本身就是很好的喜剧素材之外(可能也只能在线下节目谈),性别不平等也是很好的切入点,因为只要不平等,就有强者和弱者。

我想应该不会有人天真到认为中国的两性关系中,女性是强者。那么显然,杨笠引起最大争议的段子其实就是弱势一方在嘲笑强势一方。

在我看来,这正是杨笠的段子最大的亮点。因为在中国传统喜剧形式中,「弱者嘲笑强者」的主题并不多见。比如在相声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是强者嘲笑甚至歧视弱者,经典的伦理哏如此,逗哏嘲笑捧哏智力、身材等等也是如此。很多人说郭德纲老师早期的段子比现在要好,对此我表示认同,原因也在于此。撇除价值观争议不说,郭德纲早期的相声中很多都以「弱者嘲笑强者」或「自嘲」为主题,比如经典的《我要反三俗》《我要上春晚》等,但现在的很多段子都很难找到此类元素。

「弱者嘲笑强者」原本是单口喜剧最常见的、也最为人接受的形式之一,因为我们想象中的强者,哪怕没有面对问题的勇气,也至少应该有足够的自信,能对这样的嘲讽一笑置之。而奇怪的是,我国的一些「强者」非但不笑,还恼羞成怒,对于这些「强者」,我想「开不起玩笑」这个形容终于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归属。

也许下次杨笠应该这样形容男人:「为什么他看起来那么自信,骨子里却那么自卑?」只是这恐怕不是个好笑的段子。


欢迎大家通过 RSS 或电子邮件订阅本站文章。

All rights reserved
Except where otherwise noted, content on this page is copyrighted.